首页 » 影评  »  又一部爆款!差点吓尿在电影院_阿德

又一部爆款!差点吓尿在电影院_阿德加载中

2020-05-11 20:28

两年前,《逃出绝命镇》击败了当时呼声最高的《三块广告牌》,夺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:

两年后,此片导演兼编剧乔丹·皮尔,再推全新惊悚片《我们》,光凭借一张诡异非常的海报,就轻易将观众吓到:

时隔两年,乔丹·皮尔专注于美国争议不断的种族议题,专注于各种并不鲜见的惊悚套路。

但这部《我们》却以相当傲人的姿态,让烂番茄新鲜度保持在94%,并于IMDb获得7.2的优秀分数:

看正片以前,以为拍的又是美国的黑人与白人,讲的又是歧视、抗议、驱逐这些老三件。

然而等真正看过正片之后,院长才体会到片名的用意——

不拘于阶级身份,不拘于种族,甚至不拘于国家……

“黑人”议题只是故事的切入点,这部电影本质其实是导演对全世界开出的地图炮

一切的开端是1986年,当时美国境内有两件值得在意的事情:

其一,美国大陆地下存在绵延数千英里的隧道,有的是废弃铁路,有的是未投入使用的维修通道,还有一些废弃的矿井。

盘根错节,根深蒂固。

没人知道这些隧道存在的意义,也没人过多关心。

毕竟生活在陆地上的民众,一辈子也没多少机会走进地底。

其二,是当时美国经济逐渐回暖,社会上掀起一股轰轰烈烈的“手拉手互助”慈善活动。

六百万人走出街头手拉手,连成一天长达4000英里的爱心链条,同美国大地上的饥饿作斗争:

可事实上呢?

这场运动形式大过意义,只是上层人士自我满足的一场作秀,实际对贫困人群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帮助,更解决不了他们当下的困境。

同年间,幼童时期的女主阿德在沙滩游乐场玩耍,却半途与家人走散,不自觉走进一间诡异的房间:

房间的四周围全是镜子,全都是虚影。走着走着不自觉便迷失方向,找不到出去的道路……

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,阿德注意到一件诡异的事情——

在这间“镜屋”里,原来并不只有自己的投影。

还有另一个小女孩,明明看起来和自己一模一样,却不是自己的影子!

一阵仓皇惊吓,让阿德顿时失去意识。

等清醒过后,再不见什么镜屋,也没有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。

这段走失虽只有短短15分钟,却不知阿德经历什么可怕的场面,回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,并且患上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,变得不会说话了。

好在家人的悉心照料,让阿德渐渐恢复元气,变成活泼开朗的普通小女孩。

此后转眼过去几十年,阿德长大成人嫁为人妇,养育一对儿女,过着平凡却富足的日子:

而那一晚的经历,则被当成一场噩梦,逐渐被淡忘……

本以为这份平静能持续下去,却被一次度假旅行给彻底打破……

旅行的目的地,是一处名叫“圣克鲁斯 ”的海滩:

而这个地点,再度勾起阿德内心深处的恐惧——

因为童年时代,她正是在这片海滩走丢的!

这里原本白天人声鼎沸,倒也祥和太平。

可是一到夜里,怪事就不断发生:

先是屋内不明原因突然停电,伸手不见五指。

明明向窗外望去,道路上还灯火通明、

难道停电的地方……只有自家一户而已?

紧接着,儿子从房间跑出,告诉爸爸妈妈“发现门口车道上,站着四个奇怪的人”:

阿德当即察觉不妙,拨通警察局电话请求支援。

可丈夫却认为妻子是在小题大做,自己可以和他们好好沟通,让大事化小。

至于结果,相信各位也都能猜到——

丈夫装逼失败,被外面四个奇怪的人轻松压制。

他们很快冲入阿德家中,形成对垒之势,借着壁炉的焰火,那群人的容貌终于曝露于观众面前:

他们统一穿着红衣,容貌竟与阿德一家一模一样!

难道童年所发生的一切,不是什么噩梦?

阿德真的遇到过与自己长得一样的女孩?

在烛火的映照下,“红衣阿德”缓缓道出自己的身份:

很久很久以前,美国政府为了控制民众行为,创造所谓的“羁绊系统”,给每位公民制作了一份“克隆体”。

原本在羁绊系统的影响下,克隆体会成为民众的“影子”,影响原主的行动和决策;

结果实验却以失败告终,整个羁绊系统被颠覆,影子影响不了本地,反而会被本体所影响,做相同的行动,经历相同的经历。

当地上的人享受美食时,地下的人没有正常的食物,唯有生啖兔肉

当地上的人相爱婚娶时,地下的人也必须与相应的“影子”结合,无论爱或不爱;

当地上的人在游乐场欢快嬉戏时,地下早已变成群魔乱舞的诡异场面……

按理说,实验就算失败,公民生活在陆上,克隆体则生活在地下,彼此互不干涉,也能继续相安无事下去。

直到三十多年前,地下突然闯入一位「先知」,醒觉了自由意志。

是那个人告诉其他“影子”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,我们也有牙齿,会呼吸,是活生生的人。

凭什么他们就能在外面享受雨露和仰望,而我们只能生活在黑漆漆的地下?

就这样,在先知的带领下,地底人手牵着手,彼此扶持,突破桎梏,冲向地面,对自己的本体展开全面复仇……

“影子”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

他们中那位先知的身份又是谁?

面对攻势,陆上居民有招架的余地吗?

……

如果当成是科幻片去看到,《我们》堪称是一部充满逻辑硬伤的电影:

克隆体存在的原理是什么、为什么他们只能遵循本体的意志采取行动、此后复仇行动中为什么又能自由行动了?

越在意细节,越难以自圆其说。

那么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再去看,把它当成一则现代寓言呢?

你会很容易领悟导演的隐喻与良苦用心——

前作《逃出绝命镇》,英文名是《get out》,像一句命令,更是在宣誓某种对抗精神:

在那部电影中,白人会想方设法抢占黑人的肉体,因为他们一方面羡慕黑人强健的肉体,一方面又鄙视黑人落后的思想与教育水准。

而作为被掠夺一方的黑人,才会声嘶力竭喊出:从我的(身体)里面“get out”(滚出去)这种话。

在当时导演的眼中,这便是美国种族问题的本质矛盾。

然而两年过后,他在新作《我们》中的思想,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观众会注意到,这部影片除了阿德一家,还有另外一组悲催且滑稽的白人一家四口——

夜里,那家人的妻子听到动静,使唤丈夫“去查看一下”:

而丈夫呢?

却觉得妻子是在小题大做,自己现在很忙,因为要忙着躺长椅上休息:

就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期间,他们的“影子”偷偷潜入户中,轻而易举把全家屠杀殆尽:

临死之前,妻子想到了报警。

然而此时手边没有电话,她只好使唤家中的智能音箱:

音箱一口答应,然后现场给他们放了一首歌听:

我相信临死之前,太太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吧?

白人一家四口的遭遇,揭示出西方精英阶层的状态:

为了守住眼前富足的资产,上层人士总是想方设法,希望控制底层人群(影子)的行动。

却不想当“影子”们夺回自己的意志后,精英竟变得如此不堪一击。

泡在安逸的生活里太久,人变得无比怠惰。

只会嘴上呈呈威风,一旦危机到来,全是战五渣的废物。

而当原本生活在地底的、毫无人格尊严的“影子”们取代了精英,过上了富裕的生活,手中获得足够多的资源之后……

他们的能力,又怎会逊于那些人上人呢?

如此说来,人类纷争本质,不是因为渴望“去掠夺”,而是因为恐惧“被取代”。

能够取代我们的人,也并非什么“异己”,而是那些与我们天赋资历相当,地位阶层却不如我们的「同类」!

这种战栗感绝不仅限于美国(US=United States),也绝不仅限于种族话题。

试想:

在你的生平,是否也曾有过哪个瞬间,类似渴望取代他人,或是害怕被某人取代?

年轻时踏入职场,看着技能、精力远不如你的上级管理者,有没有生出一种“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,一定做得比他更好”的想法?

随着年纪一天天加增,看着公司源源不断加入的新面孔,看着他们焕发你未曾想过的全新主张、工作效率与加班意愿都远超于你的时候……

你会不会有一个瞬间,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位置?

好像无论再怎么拼命,都只能在原地挣扎?

更可怕的是,你终于意识到自己就像《我们》中的陆上人类——能轻而易举被地下居民所无可取代……

在你生活的城市,是否也有生活在地底下的「影子」居民呢?

热门影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