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» 影评  »  豆瓣8.0!这国产良心让我听哭在电影院_纪录片

豆瓣8.0!这国产良心让我听哭在电影院_纪录片加载中

2020-05-11 20:29

坦白说,如果对纪录片情有独钟是一种病的话,我希望它永远不要被治愈。

身处我们这个时代,有时顶着压力工作而忘记生活;

有时被短视频把时间切割成碎片,短暂开心却无暇思考;

有时忙着了解全天下的资讯,反转看多了觉得一切都不太真实。

每当出现这种情形,我就会选择看一部纪录片来调节。它天然的纪实属性,成为帮助我找回现实,重新出发的存在。

所以,在五月的最后一天,我选了一部刚刚上映的纪录片作为收官推荐给你。

片名叫做——

尺八·一声一世

三个日本人,两个中国人,一个美国人。

拍摄主线基本是这六个人的故事,他们无一例外,跟海报上这跟立在水上的竹子有关。

它叫做——尺八

非笛不似萧,凭一尺八寸长的竹身得来尺八这个名字。它生于唐朝,位列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阳律的第一律,庄严、正大、高妙、和谐。

王小波曾经形容巨擘文章为“黄钟大吕”,尺八就是黄钟之一,只是尺八生来就是小众的。

唐朝那个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,一句“羌笛何须怨杨柳”可以流传千里。

尺八却只能在内廷,做王公贵族才配享受的礼乐。

日本的圣德太子喜欢,唐朝时传了尺八乐器到日本。真正的古曲,是宋朝的须弥僧在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习得,渡回扶桑。

可惜的是,中华尺八虽着朝代交替,宋朝时开始式微,渐渐消弭不可闻。

尺八·一声一世》开篇放了一个街采,大多数的人听到尺八这个词,都摇头不知,还有人听成了糍粑。

但你要问知不知道《火影忍者》和《阴阳师》,听没听过它们的bgm。大多数都是知道的,甚至还能哼起旋律,或叫出乐队的名字。

其实,《火影忍者》和《阴阳师》的bgm里,就有尺八音乐。

它从来不曾真正离开我们。

在日本,尺八延续了它的难得和小众。

纪录片如实展现了制作一根尺八的历程,院长看完顿觉尺八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没错了。

一根竹尺八的诞生,比定制一款全球限量的包,要难一万倍

从最根本的竹管挑选,就要严格按照乐器竹节比利衡量,十万根竹子里挑不出几根。

好不容易找到合格的鲜竹,截取下来还要经过晾晒打磨,时间竟然长达五年之久!

再看尺八内部各种工艺,全部手造不说,最难的,是涂抹生漆之后的管内调音。

用片中蔡鸿文老师的话说,调音过程完全取决于经验跟手感以及演奏者本身的吹奏技能,少磨几下音色不够,多磨几下音色全毁,整个调音过程能让你上一秒高兴,下一秒发狂。

一根尺八做好之后,你以为花大价钱从尺八师傅手里买走就能演奏了?

错!

吹响尺八,有人练习了一个星期;吹熟音调,得几个月;学会一首曲谱,大半年时间就过去了。

天才钢琴演奏家郎朗与佐藤相遇,第一次尝试也是没吹响。

美国的海山老师在片中还演绎了两种吹尺八的技艺,我总结的代号分别为“摇头三年”和“koro(一种震音)八年”,直接把学习时长都给大家标注明确了。

所以,即便是个天才,要达到尺八的演奏级别也要十年功夫。

既难制作,又难演奏,院长也纳闷,尺八能在日本传承千年是为什么?

随着纪录片故事的推进,尺八古曲和尺八现代音乐交替出现。在神社,在长城,在护国仁王禅寺,在西安青龙寺一次次响起,苍凉高远有之,低吟婉转也有之。

答案就自然而然出现了。

因为,好听

豆瓣上今日分数解禁,8.0分对纪录片而言已是高分。更多的,是大家不约而同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形容尺八的好听。

你能看出这种好听,并非单纯的听觉愉悦,而是直击内心的,因听者心境的不同能千变万化。

于片子里的每个主人公包括导演在内,产生的触动也都不一样。

比如,家族第三代尺八演奏人小凑昭尚带尺八登司马台长城,吹了一曲《晚霞》。这是他曾经的乐队队长——32岁死于登山事故的砂川宪和生前的遗愿。

导演在采访时说,小凑落地那天北京还下着雨,一行人登上长城架好机器,再取出尺八,忽然雨停风起似有神助,灿烂晚霞从云彩里蹦出来。直到一曲吹完,滚滚热泪淌落,小凑说队长往生十年,那一刻他好像感觉到他了。

一首《晚霞》平复治愈了小凑内心。

来自美国的海山老师,年轻时在大学偶然学了一门中国哲学,选修民族音乐后爱上尺八。他的尺八音乐,击中了在台湾修了六年飞机的工程师蔡鸿文的心。后者么决定辞去高薪工作,传承守护尺八,在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尺八课程,定居、结婚、生子,开尺八制作工作室。

导演说,蔡鸿文现在的收入,是之前十分之一,然而他却幸福满满,因为找到真正热爱的东西去守护传承,尺八赋予了他责任感。

佐藤康夫是家中次子,长子佐藤锦水继承家业传承尺八。19岁前的佐藤康夫在大学整日浑浑噩噩,没有理想。忽然间受到尺八大师三桥贵风的音乐感召,随后退学,专攻尺八演奏。

若干年后,一个来自河南的小哥哥徐浩鹏,偶然从网上听到佐藤康夫演奏的《宙》,暑假打工赚钱买了一根树脂尺八开始学习。原本,从事餐饮的父亲希望徐浩鹏能成为家里的第一个药剂师,但母亲说,孩子开心最重要。

尺八给予他们的,是新希望。

在采访聿馨之前,我刻意忽略她曾经异常优秀的工作经历跟社会身份,全以女性视角来审视女性。

2016年的夏天,她徘徊在工作跟家庭如何选择的迷茫当中,觉得人生到了一个低谷。

行车在高速路上,无聊之时她随手播了一张CD,遇上了佐藤康夫的《宙》。

即便是今天回忆起三年前那个场景,站在放映大厅里面对观众的聿馨都有点哽咽

“当我那天开车从高速下来,路越开越广,夕阳就在我的面前,旋律跟气冲音一下击中我,就掉眼泪。心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,脑海里奔出“自由”两个字”。

三个月之后,这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性在了解尺八渊源,及在日本濒临失传的境地后,决定开始工作——为尺八拍摄一部纪录片。在网上搜寻尺八爱好者信息,一个个发电子邮件收集素材……

“到我这个年龄,一个人喜欢热爱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,但是它让我在家里(待了)十年之后,能离开安逸的家,让我再爱了一次”。

一句话,听得人感动。

我想导演从尺八那得到的,应该是一位女性迈出舒适圈的勇气。

至于给这部纪录片起名“一声一世”副标题的原因,我想是导演看到了主人公们身上的共性:一声缘起,一世追寻

大师三冢幸彦给尺八下过一个定义,说“尺八是一件没有妥协,追求极致的乐器,它绝不会选择一个没有耐心,摇摆不定的人去演奏它。”

意思是,需要尺八人在各自修行的道路上坚持,甚至为之付出牺牲。

这点在佐藤康夫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
看完纪录片,大概也就明白为什么他的吹奏的尺八,可以触动那样多的人。

他不听其他音乐,刻意地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,讨厌圆满,不去修复与哥哥之间的矛盾,但却主动体会“苦”,去理解死亡。

“如果自己想要达成境界的话,必须自己要经历很多才行,把经验、经历、感情放到演奏里,不然在此之前尺八是演奏道具。”

访谈时,佐藤说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这个纯白的也是自我的境界。

他吹奏尺八的终极目的,是希望用一音给人以救赎。为祖师传道,为往圣继学。

曲子无所谓,可以是古曲,也可以是二次元动漫;地点也没关系,可以在街头路边,也能在神社寺庙。佐藤的境界,就像大侠学成武功的样子,身无长物一样可以拈花飞叶也可伤人。

最后,院长想讨论一句古话,什么叫做“没有君子不养艺人”。

所谓“君子”即是捧演员的观众,他们对于演员的职业有着极大的认同感,能够认同艺术本身的观众。君子是为“艺人”提供着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支持的人。

这部纪录片里,主人公们是传承手艺的人,像佐藤,像小凑,用尺八的感召力影响听众。

君子是导演聿馨,她不会演奏,但发挥的是自己所长,拍摄了这样一部纪录片。期间各路文化,音乐圈人士加盟站台,道长梁文道,导演陆川,小河淌水燃炸天的龚琳娜老师,都是君子,纷纷出镜。

君子更是我们,是支持这群努力保护中国传统文化,欢迎尺八回传中国的人。

大家还记得《闪光少女》里,彭昱畅替民乐学子们说的心里话不?

“民乐如果不厉害,我学这么多年,我有病吗?”

一样热爱民乐的院长曾在影院为这一段表演实名洒泪。

每逢《国家宝藏》、《假如国宝会说话》、《上新了,故宫》这样的传统文化类综艺,院长都墙裂安利。

担忧的,是传统国粹再次出现尺八失传的局面。

相比而言,导演聿馨对年轻人接受传统充满希望,她说问题在于你怎么去引导他。

“这部片子的音乐,除了开篇我请善养寺惠介老师来吹心地觉心那场《虚铃》,之后佐藤康夫吹过两段古曲,其他的音乐像海山、小凑、佐藤,都是结合现代的电子音乐,或者摇滚。”

听起来,跟《国家宝藏》里王羲之、黄公望用白话吐槽乾隆审美异曲同工,借“请耳朵看电影”的slogan转变了传播的模式,但接受传统,喜欢热爱传承传统的目的都是一样的。

眼瞅着,六一和夏天马上到了,估计大家找童年的找童年,休暑假的休暑假。

院长在此希望你,跟我一样为传统文化,为千年民乐,为《尺八·一声一世》当一次001号讲解员吧!

热门影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