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» 影评  »  告别「少年感」,鹿晗下一步是什么?_江洋

告别「少年感」,鹿晗下一步是什么?_江洋加载中

2020-05-14 11:54

流量是把双刃剑,又叒叕一次得到了证明。

上海堡垒》在上映前,IP、题材、选角,样样都有热度;而上映后,这些又都成了争议之源。

某种程度上来说,口碑崩塌和偏离观众的预期有一定关系。

对于看过原著小说的人来说,期待的也许是世界观如何构建、感情够不够动人。

毕竟在一些书粉心里,江南塑造的还是一个科幻包装的爱情故事。

而对于热切期盼看一场科幻大战的观众来说,它很可能与预期不符。

当然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权利,互相尊重即可。

但有一种情况让我有点意外——

饰演男主江洋的鹿晗最先且持久地成了“箭靶子”。

有人质疑他作为小鲜肉不会演戏,有人觉得他和舒淇没有CP感,有人认为他的发型就不对。

甚至,“看到鹿晗演的就不打算看了”之类的论调也层出不穷。

至于那些仅仅因为“不喜欢”鹿晗,就盲目攻击他的长相,或者没看就直接给电影打低分的人,也不在少数。

这自然是一种偏见。

而且,这偏见不是一日、亦不是针对一个人形成的。

脱离粉丝的庇护,去直面观众更为苛刻、甚至带有偏见的评价,是所有流量都会经历的阵痛。

但在痛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明确两点:

一、偏见不代表可以肆意地辱骂与诋毁。事实上,这行为只能暴露发声者自己的渺小。

二、遭遇一次挫折,就意味着全盘失败吗?

未必。

至少对于鹿晗来说,在江洋之后,他可以考虑跳出以往挑选角色的舒适圈,去挑战更丰富也更有难度的角色。

这个舒适圈,正是他最大的魅力之一——少年感

少年感这个词,这几年见得略频繁。

必须承认,用在鹿晗身上并不违和。

颜值上不用多说,大眼小脸,瘦削身材,本来就很“少年”。

而他的个性,在导演滕华涛看来,很仗义,又不善表达。

“内心热血沸腾,外表羞涩不安。”

和电影中二十出头的江洋有几分相似。

原著小说里,江洋被江南设定为北大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。梦想原本是去华尔街精算师,直到毕业时被安排以预备役的身份加入泡防御战略指挥部。

要真说起来,他还只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。

只是“工作”有些特殊——进入上海堡垒,平衡防御泡。

所以说,他并非传统好莱坞式的拯救世界的硬汉型英雄,只是一个聪明却天真、勇敢也怯懦的毛头小子。

然而,当时势赋予他拯救上海、守护人类最后希望的责任时,他扛住了。

更诗意一点说所谓的少年感,其实与年龄并无太大关系。

干净、天真、热血、无畏……基本上都是没被社会锤炼过的好字眼。

呈现在江洋身上,它还要更复杂更矛盾。

一体两面——

一面是战争中的热血和果敢。

其中,还要分坐在模拟战斗机舱里时的恣意,和真正踏足战场、意识到战争残酷时的坚毅。

这种微妙的蜕变一定要有。

另一面则是面对喜欢的人的脆弱与克制,甚至,有那么一点自卑。

小说中江洋与林澜近乎同龄,有一些情感纠葛,而在电影里变成了下级少年对上级御姐的暗恋。

情感表达更为克制,甚至连一句“喜欢”都没说出口,所有的怦然心动都困在一个人的小宇宙。

这样的江洋少有成年人对待爱情的游刃有余,几乎从头至尾都是仰望视角。

所以,如果你get不到两人的CP感,倒也不奇怪。导演自己都说,明面上的他们,“是末世联合抵抗力量中的上下级关系”。

我自己看来,会觉得鹿晗的感情戏相对更自然生动。

有个细节是他在模拟战斗中表现得不错,回家后发短信给林澜求表扬。

短信删删改改,从“我今天表现特棒吧!”到“我今天表现不错吧?”,又到“我今天表现怎么样”。字字斟酌。

让我想到小说里的形容:

“心里的小野兽开心地跳起舞来,爬上树去钻下洞去,露出它的小尾巴。”

挺幼稚的,又着实可爱。

整部电影看下来,鹿晗的表演也许不到眼前一亮,但绝对不是短板。

要将影片的失利归咎于他,实在有失公平。

事实上,这种围绕着他的不公平也持续了一段时间。

从《重返20岁》《我是证人》到《盗墓笔记》《长城》,直到现在的《上海堡垒》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电影口碑不错,没人会夸他;但电影口碑如果崩盘,首当其冲被嘲的是鹿晗。

还是那句话,流量是把双刃剑,爱与偏见刻在正反面

如果想改变这种偏见,自己先要努力跳出舒适圈。

看过鹿晗演的几部戏,我也会有疑问:

这些角色会不会太过相似?

比如《我是证人》里的林冲,外表顽皮有点痞气、内心善良热血。

这部电影我当初看的时候对鹿晗有一点“真香”,因为那时也是带着看爱豆演戏的偏见,没想到他的表演挺自然流畅,一度觉得是本色出演。

同年《重返20岁》里的项前进,乐队主唱,热血青年。

角色算是客串,戏份不多,但很讨喜。

不过和后来客串《摆渡人》里的少年歌手马力(长大了变成陈奕迅那个~),整体感觉就很接近。

同样,《择天记》里的陈长生,也是一位“看春风不喜,看夏蝉不烦,看秋风不悲,看冬雪不叹”的少年。

鹿晗的演绎都是合格的。

他自带的少年感,用在合适的角色身上,自然是加分项。

但,快到而立之年的他不能只靠这一招鲜,吃遍天。

除了少年,鹿晗还能演什么样的角色?

这问题我一直好奇。

恐怕,这不只是鹿晗一个人的问题,也是所有对表演有企图心和敬畏感的演员们的问题。

到底是多演符合自己特质和他人想象的角色,还是冒着风险走出框定范围、去挑战更高难度的角色?

后者可能会更累更难,但如果不去做,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。

这两年,明显能感受到在成立独立工作室后,他放缓了自己的工作节奏。

不再追求流量爆炸的状态,露面几乎都因为工作。

前段时间有个先导预告一出来,他就上了热搜。

因为一部网剧——在劫难逃

剧名你可能不熟,但是主创班底你肯定感兴趣。

导演五百,执导过网剧《心理罪》《古董局中局》《画江湖之不良人》。

豆瓣评分9.0的大爆剧《白夜追凶》的监制,也是他。

主演阵容里,王千源、齐溪、吴越,个个都是实力派。

而鹿晗要出演的,不再是阳光单纯大男孩,而是一个重要反派。

显然,他自己也不满足于被限定在少年的框框里了。

和这样优秀的班底合作,可以学到更多,提升更多。

另外插一句,我一直觉得高颜值高智商反派角色相当带感,很挑人也很能捧人。期待这个角色能写好也能演好。

作为“顶流”代表,鹿晗是太多人想要成为的目标。

娱乐圈出现过无数个鹿晗2.0。可最终,真正能成为鹿晗2.0的只有他自己。

又或者说,不只鹿晗,对于所有想要证明自己、攀上更高点的艺人来说,都不能被困住。

想做真正的演员,就要接戏更精、演戏更活、幕后更拼。

不过度消耗自己,挑战更多可能性。

当有了厚积薄发的魄力,市场的偏见自然也会渐渐消退。

因为,最好的证明只有三个字——

作品见。

热门影评